中国男足被韩媒群嘲“踢着20年前的足球”,但另一支中超球队却用3-0的暴击打脸亚洲。
韩国人自己捅破窗户纸:国家队不行,凭什么说联赛不行?
成都蓉城主场迎战泰超亚军曼谷联,90分钟踢出了中国足球久违的杀气。 3-0的比分背后,是韩国籍主帅徐正源挥拳怒吼的镜头,是费利佩两记单刀撕碎防线的冷血,更是中超技术分保卫战的生死一搏。
曼谷联绝非鱼腩。 这支球队坐拥9名外援和2名归化球员,上赛季泰超亚军的名头让韩国媒体赛前都捏了把汗。 但蓉城的碾压式胜利让韩媒直呼意外:传控成功率85%,韦世豪缺席仍踢出统治力,“若他上场,曼谷联球门怕要成筛子”。
这场胜利救赎的不只是一张亚冠门票。 2026年中超亚冠名额已被削减至3个,泰超联赛的积分反超像悬顶之剑。 一旦蓉城此战翻车,分差将进一步拉大。
韩国媒体看得最透。 他们一边嘲讽中国国家队“无药可救”,一边却对中超三强高度戒备:“上海海港、上海申花、成都蓉城,每一支都可能给K联赛制造麻烦。 ”
东亚足球的势力版图在此刻格外清晰。 亚冠精英联赛正赛名单中,中日韩三国各占三席:中超双雄海港申花加蓉城,J联赛神户、广岛、町田,K联赛蔚山、江原、首尔。 而泰国、澳大利亚、马来西亚,均只有独苗球队参赛。
海港的奥斯卡用一脚直塞就能改写战局,申花的马莱莱靠速度生吃亚洲后卫,这些外援的顶级操作,恰恰是国家队永远无法复制的超能力 韩媒点破残酷现实:中超球队能绕过中国足球青训断层、战术落后的系统性溃烂,靠的是职业化运营和外援红利。
但外援双刃剑的另一面,是本土球员的生存困境。 中超本土球员场均触球比5年前暴跌23%,60%国脚在俱乐部难获稳定首发。 当王大雷炮轰“中超慢节奏养废球员”,当国足攻防转换速度比日韩球队慢近4秒,联赛与国家队的割裂已成痼疾。
徐正源成了破解这道难题的另类答案。 这位韩国少帅把升班马蓉城打磨出“传控韧性 反击锐度”的标签,让罗慕洛的技术比肩奥斯卡,让胡荷韬、刘殿座等本土球员在体系中找到位置。 韩国人甚至预言:他可能成为14年来首位带队中超夺冠的韩国教练。
北京国安的亚冠二级联赛之旅,则被赋予另一种价值。 在低压力赛场历练郭全博、乃比江等新人,恰是传统豪门蛰伏重生的契机。 正如球迷所说:“骂国足可以,但请为海港、申花、蓉城喊一声加油! ”
国家队兵败世预赛时,球迷的愤怒曾淹没社交网络。 但成都凤凰山球场三万人的呐喊,上海双雄远征亚洲的旧战绩,至少证明了一件事:中国足球的尊严尚未崩盘,它只是换了种方式存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