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超联赛年度最佳阵容评选又惹争议啦。每次评选结果公布,球迷都会质疑。这次官方公布第19轮最佳阵容才一天,评论区就被球迷“围攻”了。
费利佩梅开二度进了榜单,可他连续四场越位次数领先,成了大家热议的对象。罗竞单场制造三球,得分挺亮眼,可防守上一点贡献都没有。不少球迷觉得评选标准太看重进攻数据,把球员在比赛里的综合表现都忽略了。成都蓉城和云南玉昆的支持者更接受不了这样的评选标准,大家讨论得很激烈。
其实“最佳阵容”变成比数据的情况很常见了。就说助攻榜领先的高天意,他进攻表现不错,可申花丢的三个球,都和他守的右侧防线有关。要是评选只看进攻数据,那足球比赛的整体性还有防守、压迫、拦截这些关键指标就都不管了。门将评选更奇怪,余鉴贤单场被对手进了四个球,居然还能入选,这让人想不明白。整体数据显示,积分榜前六的球队,最佳阵容球员占了65%。照这样的评选机制,保级球队的球员很难进佳阵名单,这种强者优先的做法不太公平。
过度依赖球员数据的问题越来越明显。罗竞单场制造三球,成绩看着挺好,可仔细一分析,他两次助攻就是简单回传安全球,是队友个人发挥好才完成进攻。这种不能直接改变比赛走势的“躺助”,在国际顶级联赛都不算技术统计,在中超评选里却能加分。费利佩入选争议更大,他两个进球,一个是对手后卫失误,一个是门将扑球不稳,和真正的关键进球差远了。好多球迷开玩笑说,最佳阵容不是选实力,是看运气。
金元足球留下的问题,还影响着评选公正性。外援基莱斯和阿布雷乌都入选了,可他们的比赛表现和“最佳”根本不搭边。基莱斯浪费了三次单刀机会,阿布雷乌大部分时间都没啥表现。再看看国内球员,像武磊这样努力的本土球员,就因为数据不够好,常常被忽略,本土球员的处境真让人感叹。技术分析显示,中超外援入选最佳阵容的概率是本土球员的两倍多,这差距让球迷更不满了。
现在的评选体系跟不上现代足球发展了。邻国J联赛都引入压迫次数、争夺落点这些先进评选指标了,中超还在用十几年前的射门和传球记录。这样落后的评选方式,让刘若钒这样在场上认真踢球的球员没机会展现价值,那些刷数据的球员却年年进名单。要是评选机制不调整,“最佳阵容”以后可能就变成“数据选秀”了,根本反映不了球员在球场上的真实表现。
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,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