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足球场上,最让球迷无奈的,不是比赛输赢,而是一次次因为技术问题错失机会的遗憾。8月3日晚,中超联赛武汉三镇和长春亚泰的比赛,就因为两次有争议的判罚,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。原本这场比赛应该很精彩,可就因为这两次判罚变了味。
短短六分钟里,两次关键判罚让球迷很不满。这背后反映出裁判判罚和科技应用的矛盾,这在中超联赛里都已经是老问题了。
比赛时,第8分钟图多列的补射,因为VAR判定越位被取消;第11分钟,吴亚轲扑救前有争议接触,裁判却没追查。这两次判罚尺度不一样,让人怀疑中超裁判对规则的理解有差异。这种看似“随意”的判罚,让这场关系到球队保级的比赛,因为技术和人为失误失衡了。边裁关键时刻的机械操作,还有视频助理裁判的迟疑介入,都反映出中超裁判执法的深层问题。不同裁判团队对重要判罚的处理方式不一样,这也暴露了裁判管理体系有系统短板。
更让人深思的是,裁判在依赖科技工具和主观判断之间摇摆不定。就这场比赛来说,禁区内阿不都海米提和图多列身体接触有争议,裁判张雷相信VAR,却没亲自复核关键画面。这样做虽然省时间,但有明显争议时,只依赖科技,简直是在冒险。虽说VAR技术在中超有不少成功改判案例,整体准确率达87%,但剩下的13%往往出现在决定胜负的时刻,特别扎眼。和英超等联赛“清晰明显错误”的VAR应用原则比,中超裁判还没找到工具应用和主观判断的最佳平衡。
裁判问题不是个例,也不只是技术问题。就算中超不断升级技术装备,也弥补不了裁判业务能力的不足。别老纠结某次判罚对错,得建立长效机制规范裁判管理。日本职业联赛公开裁判报告,让判罚更透明;沙特联赛引入半自动越位技术,加快决策速度,减少人为干扰。和这些先进做法比,中超裁判问题年年暴露,却没实质突破,VAR本是保障比赛公平的,现在却成了争议的“导火索”,真值得好好想想。
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,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