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英博队的主场,平均每场涌进42187人——这数字比中超半数球队还高,但它只是支中甲队伍!
当全国球迷还在吐槽国足“没人会踢球”时,这座东北老城悄悄攒了个大招:四支职业球队从中超踢到中冠,青训基地里每三个国字号小将就有一个大连造。 足球在这儿不是生意,是三代人挤在梭鱼湾看台扯着嗓子吼的日常,是聋人球迷协会会长滕延芫带着聋人方阵用手语“唱”国歌的信仰。 别的城市养一支球队都喊亏钱,大连凭什么能养活四支?
中超升班马,硬生生踢成“魔鬼主场”
大连英博的梭鱼湾球场,去年中甲赛季总观众632805人次,直接把中甲历史前10的上座纪录刷成自家成绩单——8场破纪录,全中国独一份。 更狠的是冲超生死战,60951个座位塞得满满当当,卡兰加第90分钟绝杀时,看台上老头搂着孙子哭成泪人。 这支球队三年从中冠蹦到中超,队里朱鹏宇、毛伟杰一帮00后,全是本地青训土生土长。 老将阎相闯冲他们吼:“别怂! 大连人踢球就一个字:拼! ”
中甲黑马玩逆转,大连德比倒计时
同城兄弟大连鲲城更是个“狠角色”。 去年中乙收官战六连胜逆袭冲甲,今年刚踢中甲就敢在主场玩心跳——对南京城市队,1分钟内连灌两球逆转,主场六连胜直接把球迷看疯了。 队里35岁的穆谢奎,进球后猛捶胸口队徽:“2114天,老子又为大连进球了! ”现在他们稳居中甲第六,明年要是和英博中超会师,中国足球头一回“同城德比”真就落地大连。
中冠藏着两条“鲶鱼”,中乙空白马上填满
大连职业版图还差中乙? 没事,中冠北区两支本地队正杀红了眼。 大连可为队里杵着朱挺、于子千一帮老国脚,北区两战狂轰7球;大连涵瑀队更绝,教练滕仁军专挖青训苗子,程显飞培养的00后小将占大半。 球迷算过账:只要一支冲上中乙,大连立马实现“中超—中甲—中乙”三级职业联赛全链条。 业余联赛? 人家“连超”7600支球队20万人参赛,规模碾压全国。
青训流水线:幼儿园抓娃,高中直接出国脚
大连青训狠在“从幼儿园卷到大学”。 全市265所足球特色校,一年踢1.6万场比赛,32万人次扑在草地上疯跑。 东北路小学被称为“国脚批发市场”——400多人送进职业队,百人入选国字号。 更绝的是“升学直通车”:42所小学足球特长生保送初中,21所高中开绿灯,大连大学直接设足球专业。 去年中超中甲中乙142个大连籍球员,占全国总量9.4%,青训中心733个精英苗子里,50人已披上国字号战袍。
政府每年砸5000万,足球经济反哺城市
别以为大连光烧钱。 政府每年5000万专项投入,换回的是实打实产业——去年办4项国际赛、25项全国赛,硬生生拉来1.8万参赛者和80万观众。
就连“连超”职工组冠军辽宁港口集团队,踢完全国邀请赛直接带货大连海参:“咱踢球也不耽误卖特产! ”
聋人球迷方阵、祖孙三代蓝衫,这才是足球城的魂
在大连,足球早超脱输赢。 聋人球迷协会两代会长接力,父亲滕玉涛坐轮椅也要看球,女儿滕延芫现在带着200聋人会员,靠手语“唱”国歌震撼全网。 金州老球迷王大爷一家三代穿同款蓝色球衣,他总念叨:“我爹带我看实德,我带孙子看英博,这抹蓝不能断。 ”去年国际中体联世界杯,中国包揽男女冠军,决赛地就在大连。 国际足联官员撂下一句话:“这儿的足球,是长在老百姓骨头里的。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