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船这波操作,真是让人有点看不懂。
在阵容已经塞满15人大名单和双向合同的情况下,他们硬是腾出个位置,签下了自由球员泰泰·华盛顿。
一个在过去三年出战了58场比赛,场均只有10.5分钟上场时间的年轻人。
这数据本身没什么,但一看命中率,就有点扎心了。投篮命中率34.7%,三分命中率23.4%,罚球命中率54.2%。
说句实话,这组数据摆在任何一支球队的试训报告上,估计都会被直接扔进碎纸机。
可偏偏是洛杉矶快船,一支坐拥哈登、莱昂纳德和比尔,目标直指总冠军的球队,对他伸出了橄榄枝。
这不像是在为争冠补强,更像是一场风险极高的刮彩票。
快船的管理层到底在想什么?
我们得看看华盛顿的另一面。他毕竟是2022年的首轮第29号秀,身高1米91,臂展却有2米03,静态天赋摆在那里。在选秀时,他的模板和球探报告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。
很明显,快船赌的不是他过去在火箭和雄鹿那段不如意的经历,而是赌他那尚未兑现的潜力。
球队认为,他之前没打出来,可能是环境和战术地位的问题。现在,他们想亲自试试。
而这次试验的关键催化剂,就是詹姆斯·哈登。
哈登的作用,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得分手那么简单,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能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。
从卡佩拉到克拉克斯顿,多少内线在他身边吃饼吃得满嘴流油。
现在,轮到后卫线的华盛顿了。
可以想象,在训练场上,华盛顿将获得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。他可以近距离观察哈登如何阅读防守、如何利用节奏变化创造进攻空间,以及如何用传球串联全队。
如果华盛顿能从哈登身上学到一招半式,哪怕只是组织进攻的皮毛,对快船来说都算是赚了。
这正是快船管理层的盘算。他们希望华盛顿能成为哈登身边一个可靠的替补,一个能在第二阵容里稳住局面的棋子。在竞争惨烈的西部,任何一点阵容深度的提升,都可能在季后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毕竟,单靠三巨头的个人能力,想一路冲到底太难了。替补席上必须有人能站出来,哪怕只是顶上个十几分钟。
当然,这笔签约的风险同样巨大。
潜力这东西,说白了就是虚无缥缈。
如果华盛顿无法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证明自己,那他占据的就是一个宝贵的阵容名额。
对于快船这样的球队来说,每一个位置都至关重要。他们需要的是即战力,是能上来就啃硬骨头的球员,而不是还需要时间成长的“未来之星”。
如果华盛顿最终还是打不出来,这笔签约不仅浪费了资源,更可能成为管理层决策失误的一个笑柄。
所以,这笔签约最终是神来之笔还是败笔,现在谁也说不准。
这不仅是对华盛顿本人的一次考验,更是对哈登“导师”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。
他究竟能不能点石成金,把一块璞玉雕琢成器,将直接决定快船这步棋的成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