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月汝给杨瀚森的建议:语言沟通是打破孤独的关键
在一次腾讯体育的采访中,记者半开玩笑地问李月汝,作为“职场前辈”,她有什么建议给同样身在异国他乡、在职业赛场上奋斗的杨瀚森。李月汝没有一丝犹豫,忍不住笑了起来,摆了摆手,直接说道:“其实,不能说前辈吧,我们都是在这里打拼的打工人。”
这句话看似轻松幽默,却道出了两位中国球员真实的境遇。李月汝和杨瀚森,虽然在不同的职业联赛中打拼,一个是在WNBA的达拉斯飞翼,一个是在NBA的波特兰开拓者,表面上看似风光无限,实际上,他们都在陌生的环境中重新开始,体验着作为“打工人”在异国他乡的种种挑战。
李月汝对杨瀚森的关心显而易见,丝毫不掩饰她的情感。记者提到杨瀚森时,她毫不犹豫地说:“我看了他三场季前赛(夏季联赛)的比赛。”这三场比赛,她一场不落地关注。这番话并不是客套,而是真正关注到杨瀚森的成长和潜力。她还给予了杨瀚森很高的评价,表示他“表现得很好,真的很出色”,不仅进攻手段多样,防守方面也得到了教练的合理使用。
然而,李月汝在接下来的话语中,迅速转向了她认为最为重要的建议:语言沟通。她强调这一点“非常重要”,并坦言自己在第一个赛季时的心酸经历。李月汝用“自痛”这两个字形容她在适应期时的感受,这个“自痛”并非指身体上的疼痛,而是心灵上的煎熬。在NBA、WNBA这样强调团队协作的环境里,若无法和队友、教练顺利沟通,再强的技术也无法发挥出来。战术跑位不理解,挡拆意图说不清,甚至连更衣室里的一句玩笑都无法get到,这些隔阂会慢慢消磨球员的自信心和激情。
李月汝的经历给杨瀚森提了个醒:语言的沟通能力,可能是他面临的最大的挑战。她坦言自己的英语是“瞎说”,和队友交流时,她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,即使有时表达不准确,队友也会耐心纠正。李月汝的这种做法,表面看似没有技巧,实则是一种生活智慧:勇敢地表达,不怕犯错,主动和他人互动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做到“输入和输出”的过程,这个过程最终会让你学得更快,适应得更好。
这番话对杨瀚森来说,无疑是一次珍贵的教训。尽管杨瀚森的天赋极为出众,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无疑是他面临的第一道大山。无论教练如何为他制定战术,没人能替他表达想法,没人能帮他突破这一障碍。李月汝的建议,正是从“打工人”的角度,为另一个“打工人”提供了一份最实用的生存工具。她提醒杨瀚森:技术方面可以慢慢积累,但先把语言障碍突破,才是最重要的。
这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理解,让不少国内球迷感同身受。评论区里,很多人开玩笑说:“让他们俩生个孩子吧”,这显然是一种带有祝福和善意的调侃。毕竟,大家希望看到两个远在异国的中国球员,能在职业赛场上不仅仅是竞争对手,更多的是彼此的支持和鼓励。然而,现实情况是,杨瀚森已经有了女朋友,而且两人之间也有些年龄差距。因此,球迷的调侃也带着几分幽默和祝福的意味。
事实上,这种情感上的寄托,反映了球迷对海外中国球员的深深关切。大家希望看到,像李月汝和杨瀚森这样的球员,能够在海外不再是孤单的个体,而是彼此扶持、共同进步的战友。从李月汝的采访中,可以看到她不仅关注杨瀚森的比赛表现,更看到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艰难历程。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训,给杨瀚森送上了一份最有价值的建议。
李月汝的建议,看似平凡,却饱含深意。那是她通过一整个赛季的“自痛”换来的宝贵经验,能帮助杨瀚森更好地融入NBA的赛场。这份建议,也许是杨瀚森新秀赛季中最实用、最温暖的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