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中超联赛夏季转会窗的关闭,各支球队纷纷完成了对球员的增补。其中,对于保级队伍而言,这一轮交易的成败或将深刻影响他们的未来命运。当前排名中超倒数第二的青岛海牛,在转会窗口即将截止之际,从山东泰山引入了边后卫张弛。这笔交易让人感到极其困惑。
在山东足球界,张弛无疑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,他的实力与职业精神有目共睹。然而,张弛今年已年满38岁,作为一名边后卫,他到底还有多少竞技能力?答案不言而喻。本赛季,张弛在联赛中仅出场5次,而且大多是以替补身份出现,显然他的身体素质已经无法支撑90分钟的竞赛,尤其是边后卫这一要求极高体能的位置,张弛已难以具备足够的竞争力。
毋庸置疑,青岛海牛的右后卫位置一直欠缺合适的人选,但在关键的保级时刻引入一位38岁的老后卫,有何意义呢?更不用说,如果选择一些年轻的球员,他们在比赛中能够提供更多的奔跑及活动能力。更何况,青岛海牛的主力左后卫本就35岁的宋龙,倘若将来两位老将齐上阵,恐怕会令人惊叹于他们的年龄总和竟超过73岁。
实际上,青岛海牛今夏的引援操作本就极为令人失望。原本意图引入的艾菲尔丁和木塔力甫都被其他球队抢走,最终只引进了孙正澳和买乌郎。而新外援兰克尔泽在连续两场比赛中未能贡献任何进球,令人感到更加失望。如今,再引入张弛这位超龄老将,无疑是在这个令人为之沮丧的转会期上增加了一笔新的悲剧记录。
提及青岛海牛这些年的转会策略,似乎一直走着一种“另类”路线,甚至可以说是奇葩。在其他俱乐部愈发重视年轻化的大环境下,青岛海牛却热衷于攫取老将,导致球队的平均年龄趋近30岁,成为整个联赛中最“老”的球队。这种低谷模式的直接后果是球队在场上表现毫无激情,即便心中渴望拼搏,然而力量却已不济。
经过17轮赛事,仅取得8分的青岛海牛,保级形势岌岌可危,这种管理模式的反噬已经显露出来。作为降级热门球队,青岛海牛究竟还能凭借什么信心留在中超的舞台上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