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个球:中超现15分钟超长补时!马德兴质疑数据好看,球迷怒斥太扯淡

2025-07-20 14:24:00

来源:看个球

在中超的一场比赛中,补时居然达到了15分钟!浙江队与云南玉昆的对决,比赛进行到下半场时,当第四官员举起补时牌时,看台上的球迷顿时炸开了锅。有个大哥气愤地举着牌子写着“补时15分钟?逗我呢”,他大声喊道:“这是踢足球,还是在熬鹰啊?” 更让人愤怒的是,记者马德兴直接开炮,质疑道:“为了让数据看起来好看,故意糊弄人?中国足坛的荒唐事真是从未停歇!”

这件事得从7月19日的比赛说起。那场比赛是亚泰对阵蓉城。上半场补时15分钟,总算有个理由——因为比赛中出现了无人机干扰,裁判不得不暂停比赛以处理此事。可是,浙江队这场比赛,却没有恶劣的天气,也没有大规模冲突,球员受伤也就两次,总共加起来大约3分钟。一个场边摄影的大哥无奈地说:“我的电池都快用完了,比赛还没结束,这哪是补时啊,简直是加时赛提前上演!”

网友@中超显微镜也翻出了技术统计,指出:“上赛季中超自夸净打时间比J联赛还长,可看看补时时间!我们场均补时8分20秒,而J联赛只有5分15秒。这多出来的3分钟,究竟是真补还是硬凑的?” 更令人无语的是,有场比赛明明裁判补时了7分钟,结果实际踢了12分钟,赛后的技术报告上却依然写着“补时7分钟”,这操作简直让人目瞪口呆。

让老球迷最为愤怒的是“数据造假”的历史。上赛季足协一度宣传净打时间提升了18%,但有裁判私下透露:“上面有明确的指标要求,每场比赛净打时间必须超过60分钟,否则就靠补时来凑。”有场比赛快要结束时,比分2-2平,裁判硬生生补了10分钟,最终客队完成绝杀。主场球迷愤怒地把矿泉水瓶都扔到了场地边缘。正如马德兴所说:“净打时间不是靠补时堆积出来的,而是应该通过真实的比赛过程来体现!”

看看人家J联赛怎么做的。上周末,川崎前锋与横滨水手的比赛中,全场补时仅为4分钟,因为裁判严格控制停顿时间——球员倒地超过10秒就会催促,换人时必须迅速上场。这让一些留日球迷感叹:“人家的补时都是实打实的,绝对不会为了数据而随意加时。”与之相比,中超这场比赛的15分钟补时,简直成了一个笑话。比赛进入补时阶段后,云南玉昆队明显在拖延时间,门将一度抱着球不发,裁判却没有给予任何警告。有球迷开始数:“光是门将拖延就有3次,裁判竟然不管,这补时不就是给他们放水吗?”赛后记者问裁判,得到的答复却是: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”,这简直等于没有任何解释。

马德兴在专栏中怒批:“上赛季自夸净打时间超越日本联赛,脸不红吗?J联赛补时少,是因为他们的节奏快,停顿少;我们补时多,是因为管理混乱,还总是非要往脸上贴金。”这一番话确实戳中了痛点。还有一位青训教练表示:“孩子们看中超比赛后,学坏了,一到领先就开始躺地拖延时间,反正裁判最后都会补时,这种风气太不好了!”

网友们的评论也纷纷炸开了锅。@足球老炮儿调侃道:“我爷爷看球时,补时都是实打实的,现在倒好,成了足协写报告的工具。”@数据打假办更是玩笑道:“建议以后直接补时写20分钟,省得裁判举牌费劲。”还有一位球迷更是狠话:“下次比赛直接踢100分钟算了,省得大家再算补时。”

问题的根本其实在于“形式主义”。足协为了让数据好看,借此来证明联赛“进步了”;裁判为了避免被投诉,干脆多加点时间;俱乐部也顺水推舟,反正多踢几分钟,球员也不会累到哪里去。然而,真正受苦的却是球迷和球员——一位云南的远征球迷无奈地说:“比赛结束时我赶不上末班车,只能在网吧凑合过夜,这15分钟的补时,简直害死了我!”

球员们也心有不甘。浙江队的一名后卫赛后疲惫得直接瘫倒在草地上,他说:“平时训练最多踢95分钟,今天踢了105分钟,腿都快抽筋了。”更严重的是,补时阶段球员体力透支,受伤风险大幅增加——上赛季就有一名球员在第103分钟拉伤了韧带,最终赛季报销。

归根结底,补时并不是不能长,但必须有充足的理由。无人机干扰、球员重伤等情况,补时可以理解;但如果只是为了凑数据、瞒骗领导,那就真的让人失望了。马德兴说得对:“中国足球要进步,首先得从尊重规则、尊重球迷开始。少做些虚的,多做些实的,才是最重要的!”

这场15分钟补时的闹剧,或许会成为改变的契机。至少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较真——补时凭什么这么长?这些数据到底有多少真实成分?什么时候才能像J联赛一样,让比赛回归到纯粹的竞技状态?毕竟,球迷们来球场,不是来看一场精心设计的数据秀,而是为了享受真正的足球比赛。希望下次当裁判举牌时,球迷们不再怀疑:“这补时,到底是时间,还是谎言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