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队与北京队的半决赛G2战,因刘传兴对曾凡博的“撅屁股云梯”防守动作彻底失控——曾凡博后脑着地重伤倒地,腰椎骨折赛季报销。
而裁判组仅判普通犯规的争议判罚,让CBA职业化进程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。更讽刺的是,山西啦啦队负责人刘晶因社媒暗讽曾凡博“诈伤”被禁赛10场,但真正引发众怒的刘传兴等人则逃过一劫,暂时没有领到罚单。
争议背后,是CBA裁判权责失衡的顽疾。从G1战迪亚洛挥拳仅被警告,到G2战刘传兴连续用膝盖顶撞陈盈骏、撤凳子式防守致人重伤,裁判对危险动作的纵容已形成危险惯性。
更令人心惊的是,曾凡博受伤时,太原主场竟无法提供持证急救医生,延误救治的医疗漏洞暴露出赛区管理的系统性失守。
处罚尺度的“双标”正在撕裂联赛公信力。对比2023年许钟豪因类似动作被追加禁赛,刘传兴的“漏网”让人质疑:为何外援挥拳可能被终身禁赛,本土球员却只需承受舆论审判?
当裁判的哨声成为比赛的变量,CBA的职业化进程究竟该用重典还是教化?
曾凡博的赛季报销不仅是北京队的损失,更是中国篮球锋线未来的重大打击。若裁判继续在“保护本土球员”与“维护公平竞赛”间摇摆,CBA的竞技水平与商业价值终将反受其害。当哨声不再代表正义,这片赛场还能留住多少热爱?
以上文章仅是我个人的看法,没有客观依据,大家看文的时候就看个乐呵,发表一下自己的个人看法哈!不喜欢也没有关系哒!